(活動報導∣歷史系二年級丁少威)
文學院新生壯遊指南 波濤洶湧中的航行
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可能會感到迷茫、無助、困惑,抑或是躊躇不前、無所適從。然而,若是能有高人指點迷津,必然可在這段旅程中自信昂揚、坦蕩前行!開學的第三週,指路人、文學院副院長李維倫於9月23日上午在文學院百年樓舉行「文學院新生壯遊指南:波濤洶湧中的大學生,還有你需要知道的航行知識與地圖」演講。當天院長曾守正也蒞臨現場,並約有30名新生參與,除了文學院學生外,更有來自社科院等學院的同學們參加,一同汲取養分大膽前行。
指路人的自我介紹:隱藏哲學系的臨床心理師
李維倫透過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歷與多年的教學體會,向學生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故事。他談到,自己過去在各個領域都處於「邊緣」位置,但正因如此,才能夠讓他成為連接各不同冷門領域的「橋樑」。他分享了曾在友校東華大學服務20年的經驗,並提到在花蓮與學生進行「偏鄉教育服務」的點點滴滴,在「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尚未推動以前,他已透過各種資源與計畫讓學生「實踐自我」,同時也為學校所在地有更多的服務。他提醒同學「能力和學校無關,重點在於『自己』,並且不管在何處,都有屬於自己的路」,並且若能將自己置於潮流之下,必然可以順風順水的獲得優勢與好處,因此他勉勵同學們需培養「發現趨勢」的眼光,並期待同學們若能換個視角,必定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與潮流。
關於你:你覺得你自己……
李維倫提到,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經常在「他人」的期待中成長,這個他人可能是父母、師長,甚至是自己。然而李維倫提醒大家「他人的眼睛如同一面鏡子」,如果我們長期活在他人的投射與期待之下,最終會帶來對自我的傷害與焦慮。他進一步指出,「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感覺,往往源於外界的觀點與自我認知之間的差距,加上內心的敏感所導致。他鼓勵同學們,要經常對自己說「我很棒」,用正面的肯定來滋養與溫暖自己。同時,也希望大家在行有餘力時,也多鼓勵身邊的同學與朋友,共同創造一個充滿支持與關懷的狀態。
善假於物的能力:AI焦慮與AI使用
面對AI科技趨勢,或隨之而來的「AI取代人類」風潮,李維倫指出,善用AI作為工具,而非使其支配,如此一來,在競爭當中能力強弱將會拉開彼此之間的差距,並且要懂得善用工具讓自己變得更好。面對這樣的大趨勢,他也提到文學院近年來組織了不少工作坊、活動課程供學生參與,如今年9月初開「劇本寫作與AI協作」的密集課程等。同時他也強調在人類的社會,「人文精神與思維」終究還是重要的。然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說得準,因此唯有裝備好自己的「探索者」才能說是最後的贏家。
夢想的基地,就是政治大學!
「舉手才是真正的考驗。」李維倫提到,面對人才與資源選拔的機會,勇於舉手的人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政大擁有豐富的資源,而身旁的老師、同學即是。他強調「資源不在遠,而在於發現」,唯有能發現資源、善用資源者,才能在實踐夢想的道路上更加順遂。他強調自主學習的本質在於「實踐」,而文學院提出與X實驗學院(Xperimental College)的聯結,是藉由「教師社群」、「共構課程」、「學生社群」、「自主學習」等面相,彈性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行為轉化成實踐歷程,提供學生自己安排屬於自我的課程。同時他也介紹文學院的「會心時光」提供給文學院同學解惑、談心、交流的時間,透過與各院系的師長們互動,排解同學們的焦慮與問題。此外他也提及,透過自主性的安排學習計畫,可以提升學生們自主掌控時間與課業的能力,並起到「對自己負起責任」的作用,對於未來離開學校後的生活,不論是創業、就業,或繼續攻讀學位,都有所助益。
從「自己已經是的」到「成為我自己」的途中,必然會經過許多挑戰與考驗,但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未來的世界裡,若死守著傳統的人文學科,可能會面臨難以適應問題,但若是能懂得變通、掌握方法、抓住機會、勇於嘗試,並結合所學,必可在未來經通致用、無往不利、一帆風順。在不斷嘗試中找到方法,並找到一條屬於自我的道路。「失敗不是無能,我們要在失敗中學習。」、「在失敗中站起,對自己有信心!」帶著師長的指引與提醒,在未知的大海上航行,李維倫期許30多名新生們,都能航向更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