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1-02-26

標題

張我軍的夏目漱石《文學論》翻譯再考──《文学論》真是日本近代文學理論的起源嗎?

作者

服部徹也 著/賴怡真 譯/吳佩珍 監修

日本東洋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文化學科講師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本文將透過探討張我軍所翻譯的夏目漱石的文學理論書《文學論》,來解明夏目漱石去世後被建構的形象,與東方與西方其各自思考的「文豪漱石」形象的問題點。同時,也想指出《文學論》原文與譯文之間奇妙的關係,是起因於起始語言與最終語言的統一性被模糊帶過的關係。柄谷行人重新詮釋《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論及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是建立在脫離中國文化圈的影響並隱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的歷史。柄谷指出,漱石一直以來堅持漢文典故,並將英文學與漢文學相互比較、對照這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們能因此將漱石視之為對抗脫漢潮流的作家嗎?如柄谷本身曾指出,對漱石而言,「漢文學」就像是消失的古典世界,並非是當時的中國。漱石的「西方」與「東方」其時間軸並不對稱,這個時間軸進而造成了不對稱的構造。但在漱石死後,其不對稱的構造卻被模糊帶過。在其逝世後所出版的《漱石全集》裡將其形象塑造成融合東方與西方的「世界文豪」。

另一方面,張我軍具備高度的日文能力,當他與《漱石全集》相遇後,選擇將其翻譯出版。在這背景裡隱藏著日本帝國版圖再次擴大的問題。另外,與西方的Literature邂逅並與「何謂文學」這個問題正面交鋒的人,不僅止於漱石,中國的作家們亦然,因此才會出現文學概說書與理論書的需求風潮,進而成就了《文學論》的翻譯出版。王向遠批評張我軍的翻譯裡有許多漢語翻譯是直接從原文移植過來的,因此現在看來幾乎是不堪一讀的舊式文體。但漱石的日文原文本身就是屬於既可用和語(日本原有的語言)也可用漢文解釋的雙重性質的「漢文訓讀體」(譯者註:漢文以日文讀法解釋)。如此一來,張我軍的譯文不就也屬於可用中日文兩種解讀法的文體了嗎?至少在對照《文學論》的原文與譯文時,可以發現其日文與中文的獨立性變得非常地模稜兩可。

 

相關檔案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