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0-04-17

標題

南方•記憶•殖民地青年:論一九四〇年代中村地平與龍瑛宗自傳性小說的地景建構

作者

羅詩雲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摘要

依據克朗(Mike Crang)對文學與地方及空間建構的看法,地景描寫即是種表意系統。換言之,地景的塑造可視為對地方意識的一種潛在情感表現,也是人與地方之間相互作用的呈現。然而,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的台灣文學發展,常在政治態度是否正確的意識型態下被台灣研究者檢驗評價,因此犧牲了許多文學意義的詮釋空間。有鑒於此,當我們在勘察殖民時期知識分子書寫台灣的文本時,應可將當中的風物表象視為作家進行精神建構的一種表徵方式予以討論。本文將從戰時四〇年代日、台人作家的自傳性小說文本出發,即1942 年博文館發行的中村地平(1908-1963)《青葉若葉》(あおば若葉),與龍瑛宗(1911-1999)〈白色山脈〉(1941)、〈龍舌蘭和月亮〉(1943)、〈崖上的男人〉(1943)、〈海邊的旅館〉(1944)等以「杜南遠」為作者化身的自傳性系列文本,觀察殖民地台灣的風土表象在日、台籍作家自傳性小說文脈中的記號,如何呈現作家在內地(日本)與外地(台灣)之間的主體記憶與情感。再者,析論其二人構築台灣地景的內部過程當中,「台灣」又產生了何種超越政治時局之外的意義?

 

 

相關檔案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