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九〇年代台灣小說與「類菁英」文化趨向 |
作者 |
劉乃慈 |
摘要 |
閱讀二十世紀末的台灣小說,猶如閱讀百科全書;我們摸索文本的繁複網絡,我們也逐字、逐句、逐行地進行訊息索隱以及意義連結的工程。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裡,小說內容承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訊息,再佐以華麗的文字風格,將之轉化為兼具知性素養與感官刺激的閱讀趣味。新興的思潮、論述以及時下流行的議題大量滲透在小說文本裡,不僅讓台灣當代小說帶有菁英文化的架勢,書寫行為本身也越來越凸顯某種炫耀式的藝術性包裝。對於如何凸顯創作者個人獨特鮮明風格的關注,似乎遠比文本題材、內容、意旨的傳達要來得更為重要。這種對於高層文化頗為自覺性的運作甚至是經過仔細精算後的藝術操演,不僅是展現當代創作者對於文本意義的繁複性創造,更是凸顯了這種精緻文學本身可以帶來的區隔異己的象徵性資本。解嚴後台灣社會風氣的活潑開放、文化生活的多元豐富,讓當代社會逐漸導向某種追求高層文化品味的風氣。當代小說表現在藝術形式上的變革,充分體現文本內在藝術特質與外在文化生產環境的互動關係。台灣當代小說家普遍善用新的、世界性知識潮流裡的象徵符碼,來創造、提升其文學作品的象徵資本與文學位階,這種「秀異」(表現自我的優秀以及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區隔差異)的文化心態是刺激九〇年代小說走向「類菁英」美學品味的重要關鍵。 |